黑龙江水库烂泥卖出8亿天价 官方资本游戏被看穿

2025-11-05 08:20来源:未知

黑龙江水库烂泥卖出8亿天价 官方资本游戏被看穿

黑龙江省10月23日公开拍卖该省依安县2座水库淤泥的20年处置权,被1家国有独资公司以人民币8.39亿元标下,被誉为“点泥成金”。

黑龙江省10月23日公开拍卖该省依安县2座水库淤泥的20年处置权,被1家国有独资公司以人民币8.39亿元标下,被誉为“点泥成金”。但有部落客质疑,得标公司10月10日才登记成立,整个过程恐是一场最后由中国全民买单的金融游戏。

综合黑龙江卫视等中国官媒报导,10月23日下午,黑龙江自然和生态资源交易中心举行拍卖,标的是齐齐哈尔市依安县“上游水库”和“跃进水库”内、约1100万立方米淤泥的20年处置权,结果由名为“齐齐哈尔泽源环保产业有限公司”的国有独资公司,以人民币8.39亿元高价抢标,折合每立方米约人民币76.3元。

据报导,这笔得标价格当时引起中国网络一片惊呼,直指为“天价”,更有官媒指这是“点泥成金”,还说当地位在东北黑土区,淤泥中富含氮、磷、钾及有机物质等成分,是生产有机肥的上好原料,才吸引了多家企业的目光。

不过,笔名“细雨中的呼喊”的中国部落客1日发表题为“从淤泥拍卖看国有资源盘活的狂欢与隐忧”的文章质疑,黑龙江省10月23日举办招标,这家得标的国有独资公司却直到10月10日才成立,注册资本也只有人民币2.7亿元。

作者表示,在地方财政困窘下,“三资三化”(资源资产化、资产证券化、资金槓杆化)成为中国地方政府新的生财管道,其中包括水库淤泥。黑龙江省将“三资三化”推向了高峰。

综合作者说法及中国媒体报导,在依安县2座水库淤泥招标前,黑龙江省铁力市东方红水库的145.41万立方米淤泥,8月22日被业者以约人民币6103万元拿下5年处置权。得标业者便以5年的处置权作抵押,从某国有银行黑龙江省分行获得人民币4500万元绿色贷款。

作者指出,依相同比例,依安县2座水库淤泥标价被拉高到人民币8.39亿元,得标者就能从银行取得至少人民币6亿元的绿色信贷。这样的操作,当地政府靠水库淤泥完成活化存量资产任务;国企取得项目与融资,实则让当地政府拿到钱;银行完成上级的“绿色金融”业绩,是“三方共赢”之局。

这名作者认为,这样的操作,财政风险都被转移到未来,且人民币8.39亿元的标价并非市场真实定价,而是人为构造的资产价值。若未来收益无法兑现,银行坏帐风险上升,一旦融资失败或项目停滞,地方政府仍需善后,变相增加隐性债务。

况且,水库清淤被包装成“高价值资产”出售,本质是将政府治理成本外部化,抛给银行承担信用风险,最终由国家背书,一旦出现系统性风险,中国纳税人将成为最终承担者。表面看无人受损,实则全民买单。

作者质疑,既然水库淤泥如此有价值,民营肥料厂为何不参与竞标?因为业者算得很清楚─清淤不赚钱。那为什么国企敢高价抢标?因为目标并非盈利,而是完成“政治任务+融资目标”。长此以往,市场机制被扭曲后,真正有技术、有效率的企业反被边缘化。

这名作者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模式正被中国各地争相模仿。像是云南省普洱市已将黑龙江案例列为“他山之石”,安徽、吉林等省也在推动类似改革,未来各地可能出现更多“水库淤泥”、“河道砂石”、“城市数据”的天价拍卖;地方财政将越来越依赖这种“资产魔术”而非真实经济成长。

作者质疑,水库淤泥拍卖像一场盛大的地方财政“行为艺术”,台上锣鼓喧天,台下掌声雷动。但当20年处置权到期,淤泥是否真的变成有机肥?还是只留下一家空壳公司及一笔不良贷款。若处置不当,今天的狂欢终将由未来的中国纳税人、环境与社会成本买单。

最新内容




《TNT新闻网》带您走进信息爆炸的时代!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广告投放:[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12-2025 TNT新闻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TNT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