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领神绘”玛吉阿米·木槿油画作品讨论会综述
2024年3月17日,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有君堂艺术沙龙”第3期—玛吉阿米.木槿油画作品讨论会在李可染画院宋庄院如期举行。原定只有30人左右参加的小型讨论会得到了人们的热情响应,共有50多人前来参加活动。本次活动期间展出了玛吉阿米.木槿小型油画作品50余幅。讨论会前,大家参观了作品展览,之后围绕艺术家的作品进行了热烈讨论。讨论会轻松、自由、活泼。参加讨论会的艺术评论家、艺术家和金融文化工作者分别从不同角度谈了对木槿作品的感受,并对其艺术发展提出建议。大家对木槿几十年来在油画艺术创作上坚持不懈探索和已经取得的成果表示认同和赞许,对木槿同时具有金融高管、作家、诗人、翻译家和油画艺术家的多重角色以及在不同艺术领域表现出的天赋和才华表示敬佩。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创会理事、中国艺术经济研究院院长西沐教授主持了当天的讨论会。他认为系统地看了木槿女士作品后很是吃惊,作为一个繁忙的金融企业高管,投入这么大的精力,创作出如此多的作品,究其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正应了一位哲人的观点: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位女性艺术家,木槿的绘画体现了女性所特有的敏感和对色彩丰富的把握,从她的作品中可以看到绘画的丰富性、多样性、色彩的饱满性。木槿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比如金融高管),与她内心独特的、张扬的个性形成了鲜明的冲突,这种冲突带给她创作的激情和动力,并且又在她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她的绘画的调子基调基本都是深色的,略微带点静穆与沉郁,但是表达的色彩又特别张扬,特别有个性,笔触特别大胆。木槿同时是作家、翻译家,这使她更多地思考自然与人、社会与人、人与人、人与自我的这些关系。她的这种思考表现在她的绘画里面,在精神上更多的是要表现精神的原乡和悠远的意境,这就是诗意、诗境,这是她要表达的诗与远方。
中央美院葛玉君教授表示:阅读木槿老师的画册,感觉她是综合素养非常全面的艺术家,她采取文字和视觉两种语言进行呈现。画册的文字叙述中,既有她把艺术创作当作是一种生命的感悟,也有关于本体性绘画研究的思考,有对于素描、色彩、透视、构成等艺术本体问题的分析,这让我们看到了全面立体的艺术家形象。木槿老师的创作吸收了大量印象派的绘画和色彩,但她同时在这种绘画当中注重展现了它的本土性、民族性的东西、内观性的东西。作为一名朝鲜族艺术家,木槿老师的作品中大量运用本民族经常使用的红、黄、蓝、绿这些重色色系,用色看似很大胆、很感性,实际这是一种理性的分析。有其设计在里面,从而透露出纯粹的、热烈的,有活力的艺术特点和样貌。木槿的作品可以凝炼为6个关键词,一是写实性和抽象性。她的作品既有非常写实的素描,也有偏向于构成的抽象作品,我们能感到她的作品笔笔有章法,处处有来路,很明显体现出一种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以及这个过程渗透到她作品中的体现;二是思辨性和设计感。她的绘画是一种理性过滤之后的感性,不是随性的色彩,纯粹性的感情注入,而是具有思辨性和设计感。她的作品看似很奔放,但是却很有设计感,就是她故意在设计;三是堆砌、流淌、时间性。木槿老师作为一个女性艺术家,胆子非常大,很多作品都是大块的色堆上去,堆砌感特别强,一层层的厚度。还有些作品是色和色之间的流淌、自然形成的那种状态。这两种状态在我个人看来都和时间性关系非常大。它的立体性、叠加性,叠加的背后蕴含了时间性,以及那种流淌性、自由性、流动性所带来的偶然的交叉、交融里面所蕴含的时间感是特别强烈的。在这样一种堆砌、流淌、时间感的背后,把自己内涵的东西,本人的艺术创作、个人经验和一些内在的景观投射到画面上。所以,她是一位非常有主动性分析能力的艺术家。建议艺术家在前期全面探索的基础上,后期能集中到一到两个脉络上,以取得更大的成就。
李可染画院副院长兼书法篆刻院执行院长,中国金融书协郭永琰主席认为这次展览使他作为木槿的老同事第一次全面、立体、多层面地了解了木槿。她认为木槿的作品给了我们三点感受,第一个是画出了艺术家自己的感受。第二点是画家抓住了自然景物的千变万化,通过观察,注重表现不同阳光下的色彩。第三个特点是画家在色彩方面有所探索。比如说她的风景系列《鸡冠花》,色彩运用是非常丰富的。
高等教育出版社蒋文博编审认为本次展览和讨论会是在生活世界里聊艺术,别开生面。蒋文博立足语言和思想层面,从绘画表达的内容、审美意象的内涵、艺术观念与绘画语言的关系三方面阐释了木槿的作品。结合马格利特的《这不是一支烟斗》对比分析木槿的《并非抽象》,认为后者追求的既不是具象,也不是抽象,而是要表达她内心深处的审美意象,其追求的审美意象超越了具象或抽象风格的局限,指向了形式语言背后的创作意图。在意象层面,木槿的作品具有宽泛的包容力,涵盖造型、色彩、构图、笔触等,形成超越语言风格的融合统一。只有回到意象层面,艺术家才有望获得不受约束的创造。木槿是从具象出发走向抽象,最后到达意象的综合。这种非凡的意象综合能力,跟木槿对文学的深切喜好和丰富经验密切相关。她写了大量思考性文字,“寻寻觅觅跌跌撞撞拷拷打打的无外都是对真理的追寻”,让文字语言、视觉语言在思想的高度融为一体。木槿天性悲怀,曾为帮助“当代邓肯”洪信子、欲知岛的新伊甸园、泥塑老艺人、青年学子等倾其所有,也因自身眼疾、个人生活等产生轻生念头,但在工作和艺术中完成了精神蜕变,如同奥地利作家卡夫卡坚持用绘画发掘他内心的阳光一样。蒋文博认为,古人有“诗书画印”四全的追求,意指整体的概念;在数字化语言泛化的当代,从木槿的艺术实践和研究中,可以更好思考人类艺术家的本质功能。
金融画院院长范一冰女士认为木槿的画面色彩运用大胆、热烈,充满激情,体现了一个女性艺术家特有的感受。她的作品充满了对世界、和平、生命和家庭的人文关怀,所以色彩是有温度、有热情的。看到她热烈感情的作品,我的心是跟着她的作品在愉悦,看到她比较冷调子作品,我的心在沉思,会回归到比较哲思的层面来想画家到底在表现什么,在想什么。欣赏她作品的时候,觉得时而给我热烈和愉悦,时而给我静静的沉思,时而又觉得像一首交响乐,给我带来视觉和各类感官的综合艺术享受,我相信这种感觉每一位观众都会有。
中央美院刘礼宾教授在讨论中谈到:木槿作品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生命力非常张扬,这其实是很多画家身上所表现不出来的。她的画给我第一个感觉就是这是属于她个人的东西,是从她的生命状态直接打造画面的这种表述、这种直接性,这是让人非常感动的一点。近十年来,我观察到有各个领域的人进入到艺术创作中,他们往往能表现出学院或者职业艺术家身上所不具有的东西。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完成学识和生命状态的转化,在这种文化层次上,他们往往比我们美术界的人有更清醒的认识,往往针刀直入,一步到位。木槿作为画家与她作为翻译家的角色是类似的,同样面临不同状态转译的矛盾。目前在木槿作品中能看到不同艺术流派的风格,她写生很专业,画抽象时候又非常直接、大胆。几年的时间能把各种表述达到这样到位的程度很是厉害,一但能够达到信雅达就会很了不得。
国家艺术基金原主任雷喜宁认为木槿对于色彩有很好的把握能力,在丰富的色彩冷暖变化中能够控制好整体色彩的和谐。她的笔触很大胆,在厚薄、在用笔当中能够保持色彩层次分明,安排好空间关系,这种掌控能力让我有很深刻的印象。国画大师齐白石说过,艺术妙就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俗,不似为欺世。我觉得木槿女士的作品体现了这样一种艺术的妙境和追求神韵的精神。
中铁建资本管理集团董事长冀涛、中国金融作协主席阎雪君、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张大林等嘉宾也在讨论会上发言,从不同层面对木槿的作品给予了肯定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