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历史!OpenAI新融资:万亿 AI 独角兽诞生
2024-10-03 17:01来源:未知
今天凌晨,OpenAI 宣布获得66 亿美元(约合 464 亿人民币)融资,估值达到了1570 亿美元(约合 1.1 万亿人民币)。
这是硅谷史上最大的一次融资,超过了今年马斯克 xAI 的 60 亿美元融资规模,也让OpenAI 继续成为 AI 独角兽中的领头羊。
早前《华尔街日报》报道指出,苹果在最后关头决定退出这轮融资,而 OpenAI 最近多名高管出走内部正经历动荡,但这些似乎没有给 OpenAI 带来太多变数。
我们先给大家总结 OpenAI 本次融资的关键细节和背景:
本轮融资美国风投机构 Thrive Capital 领投,其贡献了66 亿美元中的 13 亿,微软继续参投(7.5 亿美元),英伟达和软银等公司则是首次参投 OpenAI。
新融资将用于增强OpenAI在人工智能研究中的领导地位,增加计算能力,并开发旨在解决复杂问题的工具。
OpenAI 的运营成本一直高昂,包括大约 70 亿美元用于模型训练,以及与运行 ChatGPT 相关的重大日常开支。
OpenAI 继续主导生成性人工智能领域,ChatGPT 拥有超过 2.5 亿每周活跃用户。
该公司预计今年的收入约为 37 亿美元,尽管预计由于高运营成本将带来约 50 亿美元的亏损。
OpenAI 的估值飙升惊人,从年初的 700 亿美元一跃到1570 亿美元。
下面我们将带大家回顾 OpenAI 最近的一系列动荡,希望能让你更了解这家 AI 明星公司背后遇到的重重问题。
可以肯定的是,OpenAI 正坚定地从非营利组织转型为营利性公司。
如果OpenAI 两年内没完成公司结构的重组,本轮投资者将有权要求退回他们的「真金白银」。
然而,在 OpenAI 转型为真正的商业公司之前,不可避免地会经历一段漫长的阵痛期。
许多 OpenAI 现任员工和前员工认为,OpenAI 在发布产品公告和进行安全测试方面过于急躁,且已失去对竞争对手的领先优势。
更直白地说,在 Altman 的掌舵下,OpenAI 正逐步变得更像一家普通公司。
员工们普遍不满的一点是,肩负掌舵人身份的 Altman 大多时候不参与公司的日常事务,而是忙于全球推广 AI,筹集资金以建设 AI 所需的芯片和数据中心。
首先,这无疑是好事,因为开发和运营 AI 模型本质上是一门烧钱的游戏。AI 走出实验室,进入现实世界改变人们的生活,依然需要金钱的「燃料」。
根据《纽约时报》查阅的财务文件,OpenAI 8 月份的月收入达到 3 亿美元,自 2023 年初以来增长了 1700%。
该公司预计今年的年销售额约为 37 亿美元,并且估计明年收入将激增至 116 亿美元。
但据一位同样审查了这些文件的金融专业人士分析,在支付了运营服务相关成本、员工工资和办公室租金等其他费用后,OpenAI 预计今年将亏损约 50 亿美元。
并且,这些数字还不包括基于股权的员工薪酬和文件中未完全解释的几项高额费用。
其次,一些在 OpenAI 工作多年的研究人员却认为,大量资金的注入和巨额利润的前景正在侵蚀 OpenAI 的文化。
还记得超级对齐团队负责人 Jan Leike 曾在 X 上发文:
我与 OpenAI 领导层在公司核心优先事项上的分歧已久,最终达到了一个临界点……近年来,安全文化和流程已经让位于更为吸引人的产品。
成立于 2015 年的 OpenAI 是一家非营利性的研究机构,其宗旨是「创建造福全人类的安全通用人工智能(AGI)」。但照目前来看,这艘大船正悄然偏离了航向。
置身事中的 OpenAI 高管离职潮或许是这一变化的最好表征。
我们已经梳理了关于 OpenAI 高管离职潮的一些内幕,还没吃上瓜的朋友可以点击——OpenAI 高管离职潮内幕曝光!员工大批 Altman:爱赚钱,也爱「宫斗」
简单来说,这大致可分为两个原因,一是高管心里受委屈了,二是钱没给够。
而在今天,外媒 WSJ 又曝出一些新鲜的瓜料。据悉,在五月份 Ilya 和超级对齐团队负责人 Jan Leike 官宣离职之后,OpenAI 高层担心这会引发更大规模的人才流失,因此积极寻求 Ilya 的回归。
OpenAI 前 CTO Mira 和总裁 Brockman 携带着其他员工的贺卡和信件拜访 Ilya ,并对其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并表示如果没有 Ilya,公司可能会陷入「崩溃」。
报道还指出,当时 Altman 也亲自上门拜访,并对其他人尚未找到解决 Ilya 离职问题的办法表示遗憾。
当时,Ilya 向他的前同事表示,他正在认真考虑重返 OpenAI。
然而,不久后,临时「变卦」的 Brockman 突然打电话通知 Ilya,公司撤回了让他回归 OpenAI 的提议。
原因是,公司内部高管在确定 Ilya 新角色及其如何与其他研究人员共事(包括他的首席科学家继任者)方面「遇到了困难」。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Ilya 很快宣布创立新公司 SSI,并已成功筹集了 10 亿美元的资金。
再者,技术大咖离职潮的出现本质上还是绕不开「安全」二字。
在 GPT-4o 发布之前,OpenAI 的高管们希望借此机会狙击 Google 年度开发者大会,以抢占更多的关注。而研究人员被要求在仅剩的 9 天内完成比原计划更为全面的安全测试。
加班加点、日夜通宵的安全团队每天工作 20 小时,几乎没有时间核查他们的工作。
基于不完整数据的初步结果显示,GPT-4o 符合部署的安全标准。
但在模型发布后,《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后续分析显示该模型的劝说能力超出了 OpenAI 内部标准,即创建能够说服人们改变信念并参与潜在危险或非法行为的内容的能力。
急于推出 GPT-4o 是一个普遍现象。作为时任 CTO(首席技术官),Mira 曾多次推迟搜索和语音交互等产品的计划发布,因为她认为这些产品尚未准备就绪。
其他高级员工也越来越不满。联合创始人兼顶级科学家 John Schulman 告诉同事,他对 OpenAI 内部冲突感到沮丧,对未能挽回 Ilya 感到失望,并担心公司正在逐渐地忘记「初心」。
于是乎,今年 8 月,他离开了 OpenAI,转投了注重安全的老对手 Anthropic。
昨日,外媒 The Information 报道提到,Brockman 和 Murati 在公司的 AI 发展计划上也时常存在分歧 。
尽管 Brockman 作为公司总裁,通常应该负责公司的整体战略规划和决策,但他同时也会参与到具体的项目中,比如将早期的 AI 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的产品原型。
这种既是决策者,又是执行者的角色重叠,很轻易就让其与 Murati 及其技术团队的观点和计划产生分歧。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Brockman 喜欢插手任何感兴趣的项目,这常常让相关人员感到不满,比如 Brockman 经常在最后一刻要求对已规划好的项目进行修改,这迫使包括 Murati 在内的其他高管出面调和。
多年来,员工一直敦促 Altman 约束 Brockman,称他的行为让员工「士气低落」。这些担忧一直持续到今年,最终 Altman 和 Brockman 同意他应暂时休假。
上个月,Brockman 在 X 平台上写道:「我将休假到年底。这也是自九年前共同创立 OpenAI 以来的第一次放松。」
显然,OpenAI 高层已经人手不足。就在 Murati 辞职的同一天,首席研究官和副总裁也相继离职。
在完成这笔硅谷史上最大融资后,Altman 的挑战还远没结束。
原文地址: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4/10/02/125805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