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后一波造富时代,来了
中国从大基建时代,急速进入大维修时代,最后一波造富
一个新的时代转折已经来了。
基建老龄化,会远比人口老龄化来的更快、更早。
我们正从基建时代,一步步走到大维修时代。
这背后,是投资和造富逻辑的随之改变。
但随着近两年土地财政的消退和中央政策的收紧,“大基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很多人也挣不到钱了),而今年发生的几件事,却也向我们透露出一个非常明确的时代趋势:
1、梅州高速塌方,官方勘定并非工程质量问题,而是由于高速缺乏养护叠加恶劣自然天气所致。
2、多条公路宣布收费期限延长,从25年改为30年甚至更长,背后是公路收支缺口连年扩大。
3、国铁集团宣布高铁涨价,而涨价的线路上,其高铁车组的普遍服役年限超过十年。
这三件事看似毫无关联,但却共同指向了同一件事:基建老龄化。
这是隐患,要防备;而国家一定会解决这些隐患,所以也是财富机会。
第一个梅州公路塌方这个事,官方既然确定了不是工程质量问题,那根源其实是在地方财政上。最富的城市在广东,最穷的城市也在广东,梅州全年的财政收入仅有24亿,根本无力负担高速路段的养护,年久失修,隐患早已埋下。
第二个公路延长收费期背后更是公路养护的天价费用在推动,中国公路养护里程为525万公里,养护比例高达99.4%。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公路都进入到了老化养护阶段,而每年为了养护这些道路的资金缺口已经达到了7500亿,地方根本无力负担。
第三个高铁涨价,中国的高铁车组从2007年开始大规模交付,十几年过去动车也迎来了老化问题,而五级维修费用更是天价,还需要周期性的投入,不涨价根本吃不消。
这些大基建设施理论上可以长期服役,但实际上经常就得大修和保养。而维修保养的钱往往很难收费,因此要么财政补贴,要么只能选择涨价。
大家都知道,生孩子不难,最贵的从来都是养孩子。
不光是这些高速、公路和高铁,大部分过去建造的基建设施都将逐步迎来集中老化的阶段:
比如城市市政的:供水管道、供电设施、供热管道、燃气管道、污水处理、垃圾处理。
比如交通设施的:高速、高铁、公路、地铁、桥梁、港口、机场、隧道、航道、轻轨。
比如年久的城市住宅、商品房、旧式建筑,不少人担心70年产权到期了该怎么办,其实更应该担心的是产权还没到期,房子就老了怎么办?
基建老龄化,会远比人口老龄化来的更快、更早、更全面。
中国已经从“大基建时代”不可逆转的走向了“大维修时代”。
未来十到二十年,我们将会全面进入以“维修”为主旋律的后基建运营阶段。
这将会带来几个最核心最重要的问题:
一、安全隐患所有人都不得不防
基建老化带来的最直接的冲击就是安全隐患大大提升,不管是路段塌方、管道漏电漏水、房屋脱落,这些都会极大地增加安全事故和不可抗力的发生。所以,大家以后要适应事故多发的现实,而且要有意识的更小心。
二、维修的钱从哪来。
这些钱动辄上万亿,比如公路养护每年就有7500亿的缺口,这些钱由谁来出,由财政来负担还是通过涨价来转移,还是通过其他方式来解决?而不保养又不行,但保养起来谁也负担不起,过度基建的后遗症,已经开始显现了。
三、财富往哪里流?
大基建时代和大维修时代的逻辑截然不同,大基建时代要求的是大力度投资和未来的上涨预期,而大维修时代则更需要的是当下现金流的稳定性。
底层的经济逻辑在发生改变,那么对应的上层建筑也将出现重新洗牌:
1)维修保养行业。不管是公路、铁路还是老旧房屋,都需要经常性大规模的养护,以保证使用寿命的延长,而这其中,直接面对于这些基建老化的维修保养行业正是离水最近的地方。
2)城市更新和基建更新。中央已经开展城市更新试点工作,从老旧小区改造、市政设施更新到厂网一体化、水煤热燃管道更换,以城市为单位的大规模更新改造的“新基建”也将带来大规模的财富喷涌。
3)零件及材料行业。不管维修的规模有多大,维修都需要零件和材料,不管是从合金、铁件、压铸件还是涂料、薄膜、外漆材料,都是进行维修保养的“刚需”原料,这些也将带来巨大的机会。
大维修时代,不仅是经济格局的巨变,也是财富的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