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家台湾巨头引领全球供应链大迁移
彭博专栏作家高灿鸣(Tim Culpan)指出,当前全球供应链分裂的局面,让全球数百家制造与物流业者思考下一步何去何从,他们可以跟随台积电与鸿海的全球发展轨迹,因为这两家台湾公司正引领这股供应链重整风潮。
文章指出,台积电是全球最大芯片代工厂,苹果、辉达、超微都是其客户。鸿海将这些元件组装成终端产品,苹果的iPhone与辉达的人工智慧伺服器是其最知名的产品之一,但鸿海将业务延伸进工业领域,包括特斯拉的汽车、工业自动化系统的西门子,甚至以色列的卫星制造商都是其客户。
台积电与鸿海的规模、技术优势以及全球影响力使他们无可取代,如果当中1家骤然消失,全球没有任何1家企业可以填补所遗留的空白,这让华府至坎培拉等各国政策制定者,对于台海紧张升高至军事冲突感到忧心。但这两家公司较少思考战争,而更多考量全球化如何扩大领先优势。
鸿海董事长刘扬伟也表示,“多元化我们的全球足迹是鸿海竞争优势的重要部份;在当前地缘政治局面该优势甚至更为重要、明显”。他强调鸿海在24个国家有205个生产基地。
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年后,中国已从让客户与供应商双赢的世界工厂,转变成巨大风险。劳动力短缺、升高的成本与在地激烈的竞争,使许多外商力图从中国转向他处。
高灿鸣说,台积电不仅控制先进芯片绝大部分的生产,也是用于玩具、工业与农业设备的成熟制程半导体最大供应商,而鸿海虽以生产消费性产品闻名,但也是工业制造与工厂自动化领域的重要参与者。这意味他们全球布局的地点是供应链其馀部份迁移的“路标”。
以台积电为例,尽管不生产汽车,但台积电选择汽车供应链核心的德国德勒斯登设立其欧洲厂,在该附近,座落福斯、BMW与保时捷的车厂,台积电欧洲厂共同投资者包括英飞凌、恩智浦与博世集团,这使得任何希望供应台积电材料与设备的厂商必须在该城附近开展业务。
在美国亚利桑那,即使台积电迫于美国政府压力设厂,但李长荣化工厂与崇越科技等供应商也快速跟进设厂。
文章说,由于台积电与鸿海在产业核心的关键地位,不仅这两家台湾巨头的供应商必须跟随他们全球布局,任何其他希望成为国际供应链一部分的业者也将别无选择,只有跟进一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