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正在快速收缩中国的经济

2024-11-20 15:00来源:未知

  一、中国的银行不再有获利

  近年来,因为对房地产企业的救济等因素的影响,中国银行的获利能力下降趋势很明显。

  到目前为止,中国政府一直在对商业银行要求增加资金供应,以遏制房地产市场的恶化。 具体来说,中国政府在政策上是采取了如下的促进手段:向房地产开发商提供贷款,为地方政府购买公寓库存和进行翻修提供资金。

  根据估计,中国房地产市场上的公寓库存数量多达6.000万户。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计,未来四年至少需要7兆元的财政资金来解决房地产问题,例如要去完成《未完工的房产的建设》。 由于公寓的供给超过需求,目前房地产价格的下跌没有结束的迹象。

  中国的货币宽松(降息、增加资金供给等)导致国债的殖利率(Dividend yield)下降,结果就对银行贷款利率就造成下行压力。 增加的财政支出(例如增加国债发行、提高地方政府债务上限)被用于产能过剩和铁路、公路等领域的过度投资,这对于是社会基础设施=银行之获利就带来下行压力。

  到目前为止,没有迹象显示出:放松管制等创造需求的措施是有带来效果而在进展的迹象。

  如果需求不足持续存在的话,那么经济复苏的期待就会停滞,消费者、投资者和企业主管的风险承受能力也会下降。 房地产业、地方政府及所属的地方融资平台的不良贷款余额将会增加,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功能将会下降。 川普政府的打压中国之措施极有可能从明年1月20日起会全面展开,人们越来越担心中国经济将进一步陷入停滞。

  二、到目前为止的经济成长过程已经到达极限

习近平正在快速收缩中国的经济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 图 : 翻摄自中国新华网

  自9月下旬以来,中国政府扩大了综合性的经济措施。 10月,政府宣布增加国债的发行。 中国人民银行也设立了一项为期一年的新融资业务。 11月4日至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地方政府增发债券,通过地方债券发行所筹集的资金将用于《基础设施投资》、《为地方融资平台筹集资金》以及《购买公寓库存》等的上面。

  此外,有迹象显示,几个主要城市的部分房地产价格,似乎因为9月下旬的降息和财政刺激而有暂时反弹的样子。 尽管如此,价格处于尚未真正恢复的状态。

  此外,10月以美元计价的进口较去年同月下降2.3%。 汽车零组件和化妆品销量下降,个人消费不再像以前那么强劲。 因为价格的影响,原油、铁矿石等的进口量也有所下降。

  中国靠房地产投资实现高成长的经济成长过程其实已经达于极限,消费等需求是严重不足。 过去,房地产投资过热而产生大规模的泡沫,这就造成公寓建设(投资)和基础材料的生产的增加。

  随着泡沫的产生,土地需求相应增加,地方政府将土地使用权转移给开发商以确保收入,并将其收入重新分配给产业补贴和基础设施投资。

  这种热气就支撑了商业银行的高利差。

  2019年1-3月,主要商业银行净利差(NIM,net interest margins)为2.12%。 净利差是《筹措资金的利率》与《贷款等资金投资的收益率》之间的差额。 截至2021年,中国商业银行净利差维持在2%。

  但是,随着2020年8月房地产贷款规定的实施,中国房地产的泡沫就开始破裂。

  三、银行获利能力不佳

  人们认为大约70%的家庭储蓄都用于房地产投资,但房屋等的资产价格的下降趋势正变得越来越明显。 由于房地产市场状况的恶化,房屋价值下降,对于未来就业和收入环境的不安就跟着增加。 个人和公司为了对未来的风险做好准备,就被迫优先考虑债务偿还。

  因为土地使用权需求的减少,地方政府财政也跟着恶化。 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地方融资平台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而钢铁、太阳能板、锂离子电池、空调、电动车(EV)、工程机械等产业过剩产能的扩张并未停止。

  结果,整个经济的资金需求就下降,商业银行的净利差就跟着下降。

  2022年1月至3月期间,净利差下降至1.97%。 2023年1月至3月期间,降至1.74%,这是低于维持良好的银行管理所需要的利差水平(1.8%)。 此外,2023年10月至2023年12月期间的净利差下降至1.69%。

  2024年7-9月,四大国有银行之一的中国银行净利差为1.41%,较上期下降了0.03点。

  10月,中国政府将《地方政府可用于购买库存住房的资金规模》扩大至4万亿元,以遏止房地产市场的恶化。 政府指示银行要增加地方政府购买资金的贷款。 这也是压缩银行利润率的因素之一。

  因此,从整个趋势来看,中国商业银行获利能力是呈现下降的趋势。

  如果我们将银行认为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基础设施的话,那么这个社会基础设施因为配合中国政府的政策开始沉沦,银行资金的分配不是使用到民间企业与民间的需求上面,而是使用到容易被政策扭曲的补贴与没有什么效益评估的基础建设上,这对中国的金融体系的中介功能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最新内容




《TNT新闻网》带您走进信息爆炸的时代!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广告投放:[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12-2024 TNT新闻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TNT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