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军政府领导人敏昂莱(Min Aung Hlaing)(左)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右)今年5月9日首度会晤。(法新社档案照)
英国广播公司(BBC)22日分析指出,已持续超过四年的缅甸内战,战局正出现惊人逆转。先前一度看似濒临崩溃的军政府,在中国强力支持下,凭借著无情的空袭、数万名新征召的兵力,以及致命的无人机战术,正从反抗军手中迅速夺回失土,使缅甸的民主前景再次蒙上阴影。
报导以掸邦战略要地「皎梅镇」(Kyaukme)的命运,作为战局逆转的缩影。反抗军「德昂民族解放军」(TNLA)去年历经数月苦战才攻下此镇,被视为关键胜利;然而本月,军政府仅花了三周时间,便在每日的空袭下将其夷为平地并重新占领。
分析指出,军政府在2023年底遭遇惨败后,启动了强制征兵,尽管数万年轻人逃亡或加入反抗军,但仍有超过6万名新兵入伍,补充了其精疲力竭的部队。反抗军消息人士向BBC证实,这些缺乏经验但数量庞大的新兵,已成为扭转战局的因素之一。
中国制无人机与动力伞成致命武器
军政府反败为胜的另一关键,是从过去的失败中学到教训,并获得了新的致命科技。为反制反抗军在战争初期享有的无人机优势,军政府已从中国采购了数千架无人机,并训练前线部队使用。武装冲突地点与事件数据计划(ACLED)的分析师指出,军政府的空袭如今变得更加精准,很可能就是由无人机进行导引。
此外,军政府还开始使用易于操作的「动力飞行伞」(motorised paragliders),这种低速飞行器能在防御薄弱的地区上空盘旋,并以极高的准确度投掷炸弹,对平民造成了大量伤亡。
反抗军各自为政 致命弱点浮现
另一方面,报导也点出反抗军的根本性弱点。这场抗争由数百个装备简陋的「人民防卫军」(PDFs),以及数十年来对抗中央政府、经验丰富的少数民族武装组织所组成。然而,这些团体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中央领导,甚至对由翁山苏姬政府流亡组成的「民族团结政府」(NUG)也互不信任。
当去年底由三个少数民族武装组成的「兄弟会联盟」发动「1027行动」取得惊人胜利时,外界一度误判这是一场全国性的统一攻势,并高估了军政府士气的崩溃程度,但事实并非如此。
BBC的分析最终直指,战局逆转最关键的推手,正是中国。北京为了确保其支持的军政府,能在12月顺利举行一场备受争议的大选,已向在边境地区活动的少数民族武装组织施加巨大压力。
报导指出,另一支兄弟会联盟的成员「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MNDAA),已在中国的压力下放弃了去年攻下的重镇腊戍,并同意停火。而掸邦最强大的武装「佤邦联合军」(UWSA),也屈服于中方要求,停止向其他反抗军提供武器弹药。中国仅需关闭边境口岸、拘留几名领袖,便足以迫使这些极度依赖边境通道的组织就范。
来源:自由时报